听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
文章来源:本站cnnangzhong.com 发布时间:2015-10-6
听
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确切的称谓应是听
神经鞘瘤,是常见
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
~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
~95%。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
~5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儿童单发性听神经瘤非常罕见,迄今为止,均为个案报道。无明显性别差异。左、右发生率相仿,偶见双侧性。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
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
病因
听
神经瘤多源于第Ⅷ脑神经内耳道段,亦可发自内耳道口神经鞘膜起始处或内耳道底,听
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一般为单侧,两侧同时发生者较少。
临床表现
1.早期耳部症状
肿瘤体积小时,出现一侧
耳鸣、听力减退及
眩晕,少数患者时间稍长后出现
耳聋。
耳鸣可伴有发作性
眩晕或恶心、呕吐。
2.中期面部症状
肿瘤继续增大时,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
面肌抽搐及泪腺分泌减少,或有轻度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损害表现为面部麻木、痛、触觉减退、角膜反射减弱、颞肌和咀嚼肌力差或肌萎缩。
肿瘤体积大时,压迫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引起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小脑性
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发音困难、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等。发生脑脊液循环梗阻则有
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
水肿或继发性
视神经萎缩。
检查
典型的听
神经瘤具有上述渐进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借助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1.放射学检查
(1)颅骨X线片 岩骨平片见内耳道扩大、骨侵蚀或骨质吸收。
(2)CT及MRI扫描 CT表现为瘤体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影像。肿瘤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内听道口区,多伴内听道扩张,增强效应明显。MRI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第四脑室受压变形,脑干及小脑亦变形移位。注射造影剂后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2.神经耳科检查
由于病人早期仅有
耳鸣、
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 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
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
神经病变音衰退阈试验。如果音调消退超过30dB为听神经障碍,短增强敏感试验积分在60%~100%为耳蜗病变,双耳交替音量平衡试验有增补现象的属耳蜗病变,无增补现象的属中耳或听
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听
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
神经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从前庭核发出的纤维经脑桥交叉至对侧时位于较浅部,容易受大型桥脑小脑角肿瘤的压迫,健侧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可以受损。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治疗:【冯氏化瘤膏】病变部位外敷。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实属绿色疗法。
治法:每天一次。将膏药摊在少大于病变部位的纱布辅料上,敷到病变部位,头冒固定即可。
电话:0392-7126901.手机:13849238192.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庙口镇馮庄村馮氏康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