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中医肿瘤疑难病治疗网 > 妇科病 > 浏览文章

乳腺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文章来源:本站cnnangzhong.com 发布时间:2014-1-21

 

    基本概述

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或占育龄妇女的28%——40%

那么又是哪些原因导致内分泌激素紊乱呢?中医认为:情怀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泻而气滞血淤疾凝,冲任不调者,常有月经紊乱,面部色斑。现代医学认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环境和遗传因素是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

疾病的症状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起初为游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内有肿块,而临床检查时却仅触及增厚的乳腺腺体。有极少数青春期单纯乳腺小叶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数患者则需治疗,千万别忍着。

乳腺增生,传统好中医在线专家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

现代医学则认为,它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完全是由于妇女体内的激素周期性变化所导致。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孕激素过少,或者这两者分泌不协调,就可以引起乳房中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正常情况下,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妇女的乳房的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里,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由于这种改变,每一个妇女在每一次月经前,都有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这完全不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当机体在某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如工作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及患某些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表现为增厚的乳叶和结节性颗粒,乳房胀痛及乳头溢乳等三大症状和体征。

症状

前期征兆一些女性常感乳房分外肿胀,并隐隐作痛,因为没有其他不适,她们一般不去就医。有些人竟天真的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女性的线条美。殊不知,肿胀、隐痛都可能是乳腺增生的最初表现。有些乳腺增生延误治疗甚至可能引起病变。

此病的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为基本表现,大约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多双侧,也可单侧疼痛,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乳房疼痛的表现常不稳定,在月经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病的主要依据,多数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硬或硬韧,肿块不与皮肤粘连,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除以上症状外,部分患者有乳头发痒,溢液及口苦肋胀、胸闷、厌食、月经紊乱等全身症状。

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的疾病。好发于29~39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因为这段时间是女性性机能最旺盛的时期。表现为乳房的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地生长一些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可活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月经前、劳累后或是生气(中医称气郁)等情绪波动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而在月经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疼痛一般是胀痛,很少有刺痛感。而乳腺癌的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皮肤常变成桔皮一样,而且与月经没有关系,肿块一般只增大不缩小。做B超及x光片,近红外线扫描等可以早期有效地诊断。应该提醒的是,乳腺增生有转变为乳腺痛的可能,所以如果患乳腺有增生时间较长者则应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也有少者挤压乳头可见有血性溢液或者乳白色溢体溢出、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程度分期

有很多患者患乳腺增生后不知道是严重还是不严重,医生检查后也只是说乳腺增生。患乳腺增生的女性朋友可能对乳腺增生并不十分了解,更不知道自己乳腺增生的程度如何。大多患者在医院检查后医生就告诉说是乳腺增生,要么开点药,要么不了了之,为什么?因为,目前医生对乳腺增生是束手无策,不然也就没有这么多乳腺增生患者了。下面把乳腺增生的程度分期介绍给患者朋友,以便自我诊断其严重程度:

一、乳腺增生(Ⅰ期乳腺增生):是乳腺的初期增生,多发生在25~35岁,症状表现较轻,属于乳腺增生Ⅰ期。在乳腺增生患病率中占70%以上,往往不被引起重视,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其表现的症状可能就只是月经前一个星期左右乳房出现疼痛感,而在月经来之后此症状就消失。疼痛时间比较短(可能只有三四天的时间)。这个时期的治疗也是最容易的,时间上也会比较短一些。

二、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小叶末梢导管扩张症,Ⅱ期乳腺增生):是乳腺初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从增生发展到,在检查中常表现为小叶末梢导管扩张的信息。症状表现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Ⅱ期。患者的常见症状不仅仅是乳房疼痛,较Ⅰ期的疼痛症状,小叶增生期的乳房疼痛周期性不是那么强,很多乳房疼痛则会于情绪变化有关系,生气和劳累时都能明显的感觉到乳房刺痛。另外疼痛还会辐射到肩部、背部等处,致使女性患者在做家务时间长或者是电脑工作者长时间工作会都会感到上肢酸痛。

三、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Ⅲ期乳腺增生):是乳腺二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40~55岁,症状表现非常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Ⅲ期。囊性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也就是说比良性的纤维瘤的癌变机率都要高些,处于这个增生期的女性更应该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检查时的表现可能会乳管有一些囊性扩张,常见的也都伴随有乳头溢液,颜色多为黄绿色、棕色或血性,也有一些为无色的液体。

四、乳腺囊肿病(Ⅳ期乳腺增生):乳腺导管细胞及上皮细胞大量堆积死亡,形成囊肿性肿块,癌变率90%以上。

五、乳腺癌(Ⅴ期乳腺增生):多由囊性增生和囊肿进一步发展而来,乳腺癌的肿块大多数为无痛性的,并且患者自我检查时都能发现肿块的形态跟其他的肿块不一样。乳腺癌肿块大多数为孤立性的单个肿块,质地属于坚硬,与周围的组织界限不清。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大多数都是选择手术切除,这又分为保乳治疗、放射治疗、全切手术治疗等等。目前来说增生类的癌变机率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小的。有些家族性的乳腺癌患者容易患,另外就是有乳腺增生并且一直没有进行治疗和改善致使病情发生恶化的多些。基本上在增生阶段就进行治疗的患乳腺癌的少一些。

乳腺癌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必须要把体内的癌细胞完全切除干净,这样手术的成功率才大一些。一旦发现在X检查时,钙化已经遍布整个乳房的话,这个时候进行保乳手术恐怕就清除的不太干净了。

无痛型乳腺肿块更应该引起重视

典型乳腺小叶增生症有周期性的乳房疼痛。专家分析说此种乳房疼痛,是在月经前一周开始,随后逐日加重,月经一来潮乳房疼痛即慢慢缓解。下次月经前,周而复始地再次出现乳房疼痛。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与女性雌激素、孕激素周期变化有关。乳房疼痛的机理是因为雌激素增高,乳腺组织与乳腺管系统增生,并有组织内钠、水潴留,引起局部疼痛。然而,在门诊病人中,有一部分就诊的主诉是乳房内生长了“肿块”,而不是乳房疼痛。在乳腺普查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乳房增生的团块质地较硬,甚至到了硬化性腺病的阶段,而这类病人没有任何不适,还认为增生的团块是乳房内的正常组织。

无痛性的乳腺小叶增生症抑或乳腺腺病,由于病人没有乳房周期性疼痛的症状,因而很少去医院就医,得不到正规的治疗。有时发生了恶变,自己还依然如故。等到癌块长得很大时再去医院,已悔之晚矣!出现无痛性乳腺增生性疾病,其机理尚不清楚。有专家提出,一方面可能因为病人在发病时对出现的乳房胀痛不敏感所致;另一方面在发病过程中,乳房周期性的钠、水潴留这个病理过程不明显,所以引起乳房胀痛也不明显,故此病人虽有增生性病变潜移默化的发展着,但并没有乳房疼痛的临床症状。

鉴于此,无痛性乳腺增生性病变比周期性出现乳房疼痛的典型乳腺小叶增生症,对人体的危害性会更大些。

乳腺增生的病理症状

女性乳腺增生的病理症状可分为四个等级,那么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症状有什么不同呢?乳腺专家针对乳腺增生的病理症状进行一次简单解析。

乳腺增生病病变组织的大体标本为,病变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质地硬韧而致密,色黄白或灰白,无包膜,切面可见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半透明颗粒;如为囊性增生,则可见到小囊肿,囊壁大都平滑,囊内含有黄绿色或棕色的粘稠液体,有的还有颗粒状物或乳头状物向囊腔内突出。

由于乳腺增生病的组织形态复杂,所以其组织学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有学者依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将其分为乳腺组织增生、乳腺腺病(又分为小叶增生期、纤维腺病期及纤维化期)、乳腺囊肿病三大类;也有的学者依乳腺增生的基本组织改变将其分为小叶增生、纤维化、炎性、囊肿、上皮增生、腺病6种类型。也正是由于其组织形态学上的复杂性,所以才造成了本病命名上的混乱性,如小叶增生症、慢性乳腺炎、纤维囊性乳腺病、良性上皮增生症、腺病等。

乳腺增生病按导管上皮增生的形态可将其分为四级:Ⅰ级:不伴有导管上皮增生,此级发生率为70%;Ⅱ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但上皮细胞不呈异型性,其发生率为20%;Ⅲa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轻度异型性,发生率为5%;Ⅲb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重度异型性,发生率为5%,此级恶变率最高,可能恶变率为75%~100%。

鉴别

乳腺增生病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明显的经前乳房胀痛,仅表现为乳房肿块者,特别是单侧单个、质硬的肿块,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鉴别。

1、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主要症状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

病理

发病原因

目前医学界比较公认的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是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里,进入青春期的女性的乳房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由于这种改变,在这之前,都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这完全不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也包括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可改变人体内环境,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精神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另外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脂肪摄入过多,可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强化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导致乳腺增生。

还有许多人为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人流,不生育或30岁以上生育,不哺乳,夫妻不和,含激素的保健品等等,佩戴过紧的,过紧的胸罩易压迫淋巴和血液循环,有碍乳腺健康。

多次人流易发乳腺增生

多次人工流产很容易导致生殖系统的后遗症,其实多次做人流(三次以上者)还对妇女乳腺有潜在的危害。

因为人工流产不同于自然分娩,前者是强行中止妊娠,后者是自然的生理过程,或曰"瓜熟蒂落".随着妊娠后激素水平的升高,乳腺开始发生变化,乳房会逐渐发胀、饱满、增大,周围乳晕色素也会增加。

所以,育龄夫妇尤其是年轻夫妇应加强避孕措施,不做或尽量少做人工流产,从预防乳腺疾病角度来说,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内分泌失调对乳腺增生的影响

近年来乳腺增生已成为城市女性主要杀手。一旦患乳腺增生症,除了疼痛、肿块外,患者在情绪上必有烦躁,易怒,恐惧等,生理上有功能下降,如性欲淡漠,月经紊乱,体力下降,尿频等,在病理上多伴有妇科(相关咨询相关内容)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乳腺增生症的实质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也就是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但它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

由于人体内激素平衡最重要。女性在30~50岁时,是体内分泌雌激素的高峰期,许多妇科疾病,如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等,有相当部分是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代谢废物淤积体内所导致。人的身体各个系统讲究协调平衡,一枝独秀时往往会出现好多的问题。

乳房的呵护很重要,特别是现在的白领女性,生活、工作压力大,心情的不畅是乳腺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半年一次的定期检查,是将乳腺恶性疾病拒之门外的好办法。目前,最好的乳腺检查技术是钼靶X线,这种无创性的乳腺检查手段,能够较全面准确地反应出整个乳房的结构,分辨率高,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钼靶X线可以观察各种生理因素(如月经周期、妊娠、哺乳、经产情况及内分泌改变等)对乳腺结构的影响,并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这样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甚至能够检查出临床上未能触到的隐匿性乳癌。

对于产后的女性朋友们应该科学、规律的对乳房按摩保健能使乳房内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状态,既能保证宝宝充足营养的奶水,最主要的是对于产后各个方面的恢复是最好的。按摩可以从怀孕满5个月起至授乳期间,天天都可以做,促进血液的循环,防止乳腺疾病的侵害。

根本原因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本病的重要原因。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催乳素升高也是引起乳腺增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激素受体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内分泌激素紊乱呢?一般认为,神经、免疫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机体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失衡。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工作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各种压力造成的神经精神因素等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而使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比如,在长期的紧张焦虑状态下,阿片能张力增高,神经传递介质环境改变,发生雌激素/多巴胺不协调,则导致PRL分泌增加,而可能引起或加重乳腺增生病。

中医认为肝肾两经与乳房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冲任两脉。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平素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故乳中结块。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也是引起乳癖的重要原因。肾为之本,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滞,积瘀聚于乳房、胞宫,或乳房疼痛而结块,或月事紊乱失调。

中医观点

病因

1.情志因素:情志不畅,郁久伤肝,致气机郁滞,蕴结于乳房胃络,经脉阻塞不通,轻则不通则痛,重则肝郁气血周流失度,气滞、痰淤、血瘀结聚成块而形成乳腺增生。

2.饮食因素:恣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脾运失健则生湿聚痰。痰湿之邪性粘滞,易阻气机,痰气互结,经络阻塞则为乳癖。

3.老倦内伤:房劳、劳力过度,耗伤元气;肾为藏精之脏,赖后天脾胃所养,劳伤日久,脾胃乃伤,久则肾益虚,无以灌养冲任,冲任失调而生乳癖。

病机

病性属本虚标实,冲任失调为本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际。病位在肝、脾、肾。

危害

乳腺增生的危害之一——癌变难以回避:乳腺增生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常于月经前期加重,行经后减轻。由于乳腺增生病重的一小部分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这也是不少人认为乳腺增生最大的危害。

乳腺增生的危害之二——精神影响:乳腺增生患者,常常会有明显的情绪改变,如生气、紧张、发怒、焦虑、抑郁等,此外,生活规律也会被迫颠倒错乱,身体免疫机能会因劳累而每况愈下,乳房局部会因情绪变化而痛得心烦。

乳腺增生的危害之三——生理方面:乳腺增生不同症型及其临床表现是(1)肝郁气滞性: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2)冲任不调型: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临床诊断

一: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时间应在月经之后的一周进行,轻度乳腺增生虽然在月经前会出现症状,但检查不应在月经前。因月经乳房组织充血,整个乳房肿胀,自我检查容易判断错误。检查中尤其要注意那些同一位置已持续一两个月周期的所有肿块。

乳腺增生自我检查步骤:

   通过自我检查对乳腺疾病的发现起着决定作用,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房自我检查的知识尤为重要。以下四个简单的步骤方便广大女性朋友们进行自我检测。乳腺增生自我检查方法如下:

视: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观察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

触:左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之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有硬块,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为止,用同样方法检查右乳房。

       卧:平躺下来,右肩下放一个枕头,将右手弯曲至头下,重复“触”的方法,检查右边乳房。

拧:除了乳房,亦须检查腋下有无淋巴肿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拧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

特别提示:如果女性出现经常性乳房疼痛,有肿块、有异常分泌物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做专业检查。

二:医生触诊

这是专业乳腺检查的第一步,30岁后的女性应每年定期做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乳头有无凹陷、上抬、溢液;乳房有无肿块和酒窝症;双乳位置是否一致,颜色有没有改变。

三:红外线扫描

该检查主要是利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红外线吸收率的不同,而显示透光、暗亮等不同的灰度影像来诊断乳腺疾病。由于这项检查速度快、无放射性因而在体检中常作为乳腺疾病的初筛检查。另外,红外线扫描尤其适合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进行筛检。

四:B超检查

这是一种初步筛检乳房硬块的检查手段,能用来判断肿块性质和位置。但它对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肿块识别能力较差,如果单做这项检查的话,可能会错过较小的肿块。当怀疑乳腺有肿块,B超检查是必须做的。

五:钼靶检查

该检查通过将乳房夹在钼靶机的托板上,以便固定乳房得到清晰的图像,可检查出一些手摸不出来的细小肿瘤萌芽。如果能坚持

每年进行此类检查,可以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到30%~40%。女性在40岁以后,每年都该做钼靶检查。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治疗:【冯氏化瘤膏】病变部位外敷。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实属绿色疗法。

治法:每天一次。将膏药摊在少大于病变部位的纱布辅料上,敷到病变部位,胶布粘固即可。

电话:0392-7126901。手机:13849238192。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庙口镇馮庄村馮氏康寿堂


关于本站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2009-2022 cnnangz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QQ:1533148203,电话:0392-7126901 (0)13849238192
本站信息属实 供治疗参考